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资讯 >

翻转课堂创新形式,打开教学新思路:沈阳城市学院开展校级“小组学习”交流汇报活动

2023-04-25 01:17:37 来源:中国日报网

机器人物块搬运工艺仿真操作、圆桌会议还原期货投资决策会、“大楼阻尼器演示仪”现场展示……

4月19日和21日,沈阳城市学院举办了校级小组交流汇报活动,来自各学院的11名优秀教师代表(学习小组)进行现场展示交流。文科与理科的知识碰撞,角色扮演、作品展示等多种形式交融,11场精彩纷呈的小组汇报不禁让台下观摩的新入职教师称赞道:“这种以学生为主的翻转课堂创新形式,为我打开了教学新思路。”


(相关资料图)

沈阳城市学院从2009年开始将“小组学习”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是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学、动手学”的重要渠道。在每一门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学生要结合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或某个实际项目,自由组合成若干个小组,通过合作去完成学习任务或项目。每名学生每门课程至少要完成两项小组任务,大学四年下来,同学们至少要参与完成100个小组任务,在让学生“忙”起来的同时,给予他们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机会。本次校级小组学习交流汇报活动,旨在进一步夯实小组学习在课堂中的突出地位,营造小组学习的浓厚氛围,深化教师对小组学习的认识,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成效。

本次校级小组学习交流汇报活动在学校精品录播教室举行,参与交流的11名教师和所指导的小组分别从教师说课、小组成员汇报和教师点评三个环节进行了精彩的分享,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评审小组分别从小组任务设计、小组任务布置、小组任务考核评价体系、小组成员分工与汇报、小组成果展示、教师点评等11个方面进行评价。各学院积极响应本次活动,结合学校要求,充分展现了各个专业、各门课程的亮点和特色。此次小组任务学习交流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未能到现场观摩的教师可登录沈阳城市学院教师发展服务平台观看。

商学院院长金永利表示,沈阳城市学院一直高度重视教学工作,“小组学习”正是学校创新教学模式的一种尝试,也是一场课堂教学的革命。学校2023年工作要点中明确提出要“夯实小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的突出地位”,本次活动的举办不但能进一步营造小组学习的浓厚范围,发挥优秀典型示范引领作用,还能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推动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再创新高。

影视与艺术学院新入职教师刘洋宏说:“有幸参加本次小组任务交流会,观摩了11位优秀教师的小组任务精彩交流,深受震撼,也受益匪浅。11组的小组汇报风格各异,精彩纷呈,每位小组同学都彰显出自己深厚的专业功力和高水准的艺术素养,通过小组任务提升了教学水平、拓展了治学视野,将理论与实践很好的契合、融合。纵观整个小组任务交流活动,各位教师具备的出众才能、特色风格令人印象深刻,他们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成果突出。值得我们以这些优秀教师为榜样,汲取他们的教学实践经验,为自己所讲授的课程小组任务打开新思路。”

“小组学习”是沈阳城市学院实践化教学体系中重要一环,是学校长期坚持的一项特色教学组织形式,充分体现了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注重能力培养”的办学理念。在开展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学方案的设计者、完成任务的指导者,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教学任务的完成者,以此来激励学生主动学习。

21级金融学专业张浩萌说:“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小组学习能够融合真实企业情景去解决实际问题,让我们更有体验感、角色感。通过小组汇报,我们结合着企业经营现状、连盘棕榈主连合约基本面与技术面分析,完成了自我陈述与小组辩论。通过分饰不同的商业角色,让我们对期货交易机制与期货市场的运行机制有了系统全面的认识与掌握,培养了我们期货交易的实操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期货实盘模拟交易的实践学习环节让我掌握了理论知识与实践交互验证的能力,提高了我的金融职业素养。”

经过多年探索,沈阳城市学院的小组学习教学体系创新融入了双导师制和校企合作机制。双导师制使一线教师能够深入到行业企业内部,与业师共同研讨小组任务的命题、设计与实施,保证了小组任务的高阶性、前沿性与挑战性。校企合作机制使课程内容与校企合作企业进行深度对接,企业为小组任务提供真实的案例库,实现了案例库的扩充与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此外,学生通过小组任务的学习,收获了很多创新成果,这些成果最终转化成一个个作品,在国家级、省级赛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未来,学校还将进一步提升小组学习的教学质量,在小组任务设计、契合课程程度、符合课程目标和教学实际需要等方面加强指导力度,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将思政教育与小组任务有机结合,让小组学习具有高阶性、思想性、挑战性和开放性,让小组任务内容更加饱满、生动。

(中国日报辽宁记者站 吴勇|谷硕 朱慧颖)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Copyright ©  2015-2022 时代科学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联系邮箱: 514 676 113@qq.com